今天,我們很高興能在這里見證歷史,也創(chuàng)造歷史。第一個創(chuàng)新中心(新一代人工智能物流創(chuàng)新中心)在這里成立,第一個干線物流項目(中國首個干線物流自動駕駛商業(yè)項目)要在這里正式啟動。
我今天想講一講,在當前人工智能產業(yè)如火如荼、甚至有一些瘋狂的背景下,我做的一些冷思考,我報告的題目是《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(yè)發(fā)展》,有一個很重要的副標題是《智能時代的中國方案》。
我們先講一講當前的形勢:
其實人工智能比我們想像得要難,甚至要難得多。現(xiàn)在各個學校,各個學會,各個地區(qū)都在開人工智能大會,我個人認為要認真地想一想當前中國的現(xiàn)狀。我寫了一首詩描述它:“基礎研究弱”,因為我們中國拿到圖靈獎的只有姚期智院士,當時在美國取得的,我們中國人在中國國土上還沒拿到過圖靈獎;“輻射市場大”,人人都在喝人工智能的湯,這個湯很好喝;“葉茂枝不壯,樹大根不深,叫好難叫座”,我們參加無人駕駛的比賽已經十多年了,每次都有老百姓不看好,說為什么還有一個安全員呀?為什么人家不投資啊?叫好的人多,出錢的人少,所以這就反應了當年真實的情況。
尤其重要的是,中國人提出一個新一代(人工智能),我們只知道人工智能有寒冬,有春天哪怕有夏天,那么“新一代人工智能”是什么意思?中間的分界點在哪里?以前的傳統(tǒng)人工智能叫什么名字?后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技術特征是什么呀?
如果我們對這幾個問題回答不清楚,我們在忽悠誰呢?在忽悠自己嗎?那是絕對不允許的。所以這里我做了一個定義:傳統(tǒng)人工智能,我把它叫做計算機智能,凡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智能都是計算機科學的應用;新一代人工智能,按照國家的希望,要做一個類腦的智能。這個想法當然很好,但腦科學現(xiàn)在到了什么程度呢?我們做得出來嗎?如果說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傳統(tǒng)人工智能之間有一個分界點,那么這個分界點是什么重大事件呢?本人認為是2016年的圍棋程序(Alpha Go),它是以深度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能,使得全世界對人工智能刮目相看。
|